1111-1117 当周宏观点评
第一节 国际宏观数据及事件浅析
本周,美元近两周以来的回升趋势在81.50 一线遭遇较强阻力,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继上周强劲的三季度GDP 数据和非农报告后,本周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不佳,其中,9 月批发库存月率上升,10 月出口物价指数下滑。同时,10 月工业产出月率出现下降,11 月纽约联储制造业指数呈现萎缩。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实际运行情况似乎没有预期的乐观。投资者做多美元开始变得谨慎,关注焦点正在转向后续经济数据以及下周联储的会议纪要。
二是耶伦周四在国会听证会上做了证词,释放的鸽派信号无疑给那些押宝12 月提前缩减QE 的投资者浇了盆冷水。纵观耶伦的讲话,主要意思包括以下几点: 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仍不确定;现阶段继续维QE 好处大于弊端;联储将来会撤出 QE, 不过条件是经济持续复苏并不断带动就业增长;至于何时削减QE,有待于后续经济数据提供指引。受上述因素影响,美元开始承压走低,不过耶伦的立场与伯南克大体相同,且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因此美元周末时段的下跌幅度比较有限。
我们维持前期观点,即过早缩减QE 会引发市场动荡,冲击全球资产价格,从而威胁经济复苏;过晚缩减QE 会助长资产价格泡沫,最终泡沫可能破裂,对经济造成重大伤害。 9 月份联储决定推迟缩减QE 的举动表明,相比资产价格泡沫,他们更担心过早缩减QE 对经济复苏的威胁。联储官员最初认为,市场对逐步缩减QE 的反应也是逐步的,也即与 QE 缩减幅度成比例。而现在的情形是,市场对待QE 问题只存在缩减与不缩减两种态度, 只要缩减,哪怕很小的幅度,都可能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这意味着,缩减QE 的障碍比原先预计的要大得多。 今夏新兴市场国家股市和货币的崩盘,就告诉了人们,美联储一旦停止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全球市场可能会发生什么。
因此当前,任何疲软的经济数据和联储鸽派官员的发言,都可能让市场预期缩减 QE 将被推迟,吸引投资者重返风险资产市场。然而,缩减 QE 是迟早的事情,美联储的印钱行动让美国资产充满了泡沫。而美联储越是推迟退出, 这些泡沫就会被吹得越大,爆炸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但耶伦似乎并不这么觉得,甚至直言美国股市、楼市、债市没有泡沫。美联储不应该过早停止QE,至少现在的就业率还不行。再不行,还有超低准备金率做后手。但是其实,很明显QE 的钱没有流入美国实体经济,基本上都去了资本市场。这种情况下说美国资产没泡沫,估计鬼都不信。
这种情况下说要把印钱进行到底,还要超低的准备金率——这更像是演戏,对美联储而言,他们可能很明白,实质性宽松是必须要维持的,市场信心是要维护的,但实质性宽松和表面宽松不是一回事,也应该小心资产虚值过度这匹脱缰的野马,不能过度放任, 实际的选择可能是当经济出现稳定窗口期后,给QE来一个象征性的缩减可能较大,既不伤宽松实质,又发出了合适的信号,格局不明朗的和局拖的越久,退出时市场付出的代价就越高,这不得不考虑。
因此,正如年中伯南克短期鸽转鹰时熊不相信9月联储会去真的削减QE一样,熊现在对于老鸽派耶伦的温和发言也是戒备十足,当一个合适的窗口出现后,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不会太把周边世界的坛坛罐罐当回事的,让外界惊讶的新的意外随时可能发生,实际上如果12月初两党就债务问题没显现出闹得翻天的情况,如果11月的指标维持好转,我们就得真的做好在12月看到联储的象征性削减的准备了---鸽子并不像大家想想的那样是一种和平的动物。
熊个人认为50-100亿的象征性紧缩这样对市场是最好的,利于市场重新焕发被压抑的活力,但初期的震荡风险则必须规避,12月已近,我们开始关注。
第二节 国内宏观数据及事件浅析
国内,11 月12 日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 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全会提出,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11 月15 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 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内容。
比起全会《公报》,《决定》显然超出市场预期,从经济到财税、从司法到政府治理等各方面有了更多进步通过《决定》,可以解读出什么新意?今日中国经济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市场机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决定》强调了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在各项具体措施上,力求克服阻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发挥的制度性弊端,产权保护、权利平等、统一市场准入、要素价格改革、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政府经济管理机制改革等举措都切中要害。难能可贵的是,《决定》也正确地认识到,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离不开政府治理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将“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的具体改革方案,独立司法、人权保护、宪法权威、政府权力约束都服务于此---这是一个进步。
但,正如中国老话中透露的常识一样,经济学也不仅仅看人们怎么说,更看人们怎么做。换而言之,一个好的改革方案,并不仅仅看重其目标,更看重其达到目标的手段,也就是落实,前期的失望不是一两次了,而从这份新改革方案来看,具体的路径似乎是加大中央权力,希望以上对下的强力推进来达成改革目标。
《决定》建立了两个新设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与改革领导小组。前者显示, 新一届领导决心将社会进程控制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围之内,即将到来的改革在更大程度上是以顶层设计为主要驱动力的进程;后者则显示,新一届领导希冀以自上而下的压力压倒来自利益集团、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与下级政府的可能阻力与惰性。
如何评价这一改革方案的目的以及可行性?经过三十年改革,中国已经步入政治、经济、社会多重转型时代,改革也步入深水区,容易的道路可能已经走完,剩下的改革之路则更为艰难。当前改革呼声很高,反衬改革动力不足,原因在于涉及政府自身改革,尤其是不少学者已经强调的体制内利益集团的阻力。习近平出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第一站出访即选择俄罗斯,他在与普京会谈时也谈到一句话被媒体反复解读,“我觉得,我和您的性格很相似。” 在当今官僚体制中,主导改革者需要打破既定利益格局,也许现在这种时候,强权式人物的出现也可能成为一种出路吧 ,那么,后期领导层的个人雄心与魄力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拭目以待。
引申到市场上,短期市场尤其是证券和股指的走向现在存在一个是纠正前期“差”预期的反弹还是对预期落地的“利好出尽”? 对此,熊认为周一早盘会有所向好,但题材激动平抑后,市场还是会暂时归于后者,但后期,要密切关注行业细则的推出,从宏观上和市场全局发展上,熊现在宁愿短期判断错误,但不拒绝可能发生的惊喜。
第三节 下周宏观事件与数据展望
周一:欧元区9 月贸易余额,美国11 月住宅市场指数。
周二:欧元区11 月景气调查,澳洲央行会议纪要。
周三:美国10 零售销售、CPI、房屋销售、商业库存,英国央行会议纪要。
周四:中国11 月汇丰制造业PMI,欧元区11 月制造业、服务业PMI、消费者信心指数,美国10 月PPI、美联储会议纪要。
周五:德国三季度GDP、11 月景气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