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道通期货

研究所


Research Institute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所 > 宏观股指 > 周报

0321-0325当周宏观经济/证券指数点评(月/季度版)

作者: dotoqhxy | 发布时间:2016-03-28 | 浏览: 26660次

0321-0325当周宏观经济/证券指数点评(月/季度版)

   本周是3月最后一个交易周,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月度的经济运行和季度指数市场情况,

    国际,3月联储如预期没有加息,但有五位美联储鹰派官员公开呼吁4月加息,市场再度做出反应,值得注意的是2月美国核心 CPI 同比2.3%,是 2008 年 10 月以来的新高。随着工资增长和通胀压力持续,市场对联储加息预期可能在不久后再度升温,市场风险偏好或许将随之波动。不过,我们认为4月加息概率存在,但并不很大,除非3月数据全面大号,暂时不过分忧虑,随后则越接近年中 ,越要注意预期的摆动

   其它,全球央行继续成为影响市场的主角。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压力下,主要国家或继续宽松货币,或使用财政刺激,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 继欧央行全面宽松后,美联储表示担忧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放缓加息节奏,日本央行虽然没有政策举动,但暗示会进一步宽松。英国央行维持低利率水平,部分新兴经济体央行降息。 2016 年 3 月主要国家央行一致的宽松政策进一步提振了市场的风险偏好。发达和新兴经 济体股票市场继续反弹,原油等商品价格继续上行,黄金价格保持高位。美欧债券收益率回落,新兴市场汇率也有反弹。除了美联储放缓加息使得全球金融条件有所宽松外,中国风险因素的短期消退可能也对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有积极贡献,不过当前市场过于避实就虚,变数较大,不可掉以轻心。

   国内,政策方面,两会召开,其透露出一些政府层面所希望达成目标的重要信息:

1)经济增长目标有底线,中央政府稳增长的意图更加明确。政府经济增长目标首次设定为一个区间,表明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政府顺势下调增长目标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选择,否则如果仍然将增长目标定在 7%,最终难以实现,将造成自 2014 年以来政府连续 3 年没有实现增长目标的局面。同时,设定区间增长目标也表明,经济增长是有底线的,在当前经济增长动能仍然疲弱的情况下,设定一个底线,可以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稳增长的信号,有利于提高经济主体的信心,避免经济增速的持续下降,也可以为改革和调结构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

2)宏观政策取向更加积极,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特别是财政和准财政政策将发挥更大作用。虽然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边际效果有所减弱,但在当前通缩的环境下,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仍是必要。在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的情况下,积极的财政和准财政政策在推动增长方面的效果将更加显著,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推动基建、增加政府支出的必要性上升。准财政的政策力度也将加大,以财政贴息为杠杆,通过政策性银行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基建投资的力度加大。在积极财政和准财政政策的作用下,制约基建投资的资金条件将在边际上大幅改善,基建投资将在稳增长中发挥主导作用,带动相关周期性行业的增长。

3)此外,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下降的情况下,为了稳定消费增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我们预计,政府将出台保持消费平稳增长的政策,包括税收、金融支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福利支出、加大扶贫力度等。

4)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李总理强调,十三五时期首先要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说明未来五年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仍是政府必须追求的重要目标。此外,政府希望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5)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对 A 股这一经济窗口谈到了以下几点:注册制是必须搞,但注册制改革需要一个相当完善的法制环境,不可单兵突进,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当陷入市场完全失灵、连续失灵的情景时,仍然应当果断出手,还没有考虑中证金的退出,未来的较长时间内,谈中证金退出为时尚早;未来几年我们也不具备推行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深港通今年肯定通

   总体上看,上层透露的信息相对平稳,主要措施基本符合预期,而注册制缺席以及部分领域的改革超出预期。在股指方面需要关注的是:高层在两会期间纷纷表示出对 A 股市场的关注和呵护,配合上两融利率下调等手段,市场的资金面得到明显的改善,市场的信心也有了明显恢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需要重视,也即在市场出现连续性上涨之后,高层便开始有意控制其的步伐,随后的各种澄清以及对于注册制的进程的再跟进说明了其也吸取了去年杠杆疯狂的教训,尽可能的让市场保持冷静和理性,这样市场一旦再度疯狂有可能再度遭到干预,监管底线应关注。

国内经济方面,观察1到2月的经济数据表现如下: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12月的5.9%下滑至 5.4%,这有一定季节因素影响;名义固定资产投资 1-2 月同比增速从 12 月的 8.2%回升至 10.2%,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大幅攀升至 41.1%,表明投资出现回暖迹象;房地产开发投资从 12月的-2.1%进一步回升至 3%,上升较为明显,尤其是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明显较高的因素;1-2 月基建投资增速从 12 月的 12%上升至 15.7%,预计基建投资短期依然会保持强劲;1-2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速从 12 月的 10.7%下降至 10.2%,部分受网上零售对春节分流的影响。

    而27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07.1亿元,同比增长4.8%。看起来很好。

    综合来看,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依然平淡,但部分领域开始有所反弹,尤其是地产和基建的投资情况。进一步的看:一方面投资仍将是未来经济稳定的关键要素,表面上目前领先指标显示出投资增速可能在未来数月内企稳,但需要关注私人部门投资信心能否有效恢复,这样才能使得投资回暖传导至政府以外的地方。

    此外另一方面,很多数据的增长重归房地产经济拉动,但部分地区房价过度炒作再度是以牺牲民生换数字,是否健康存疑;

     再则,27日公布的数据根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07.1亿元,同比增长4.8%。甚为喜人,但看分项数据,上述和投资和房地产推动有关,油价反弹有关,食品涨价有关,这还算正常,且去年下降太多了,去年1到2月利润下降4.8%是全年最低的,全年才下降2.3%,今年同比大幅反弹也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那么利润中非主营收入增幅应该说比较大,结合PPI没有明显变化很可能是因为企业营业外收入大幅增加造成的。工业企业是炒房,炒汇,炒股或债务重组利得可以增加数据,但未必长期利好,因此我们仅能谨慎看好。

    事实上,只有在保证投资效率(企业盈利能力复苏,而通胀压力不出现大幅上升)的前提下,投资增长才能有可持续性。中长期来看,只有市场化改革才能支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如果本轮中低效投资再次泛滥,并带来通胀过快上升,也可能迫使宏观政策立场提前由宽松转向中性。

   本周,沪、深、汉、宁四城集中出楼市调控政策,双双提高购房社保缴费年限和二套房首付比例,加强信贷管理,进行房地产调控恐怕也是对低效投资的应对,然而,对此,我们也只能听其言观其行,毕竟前期这方面政府信用记录实在谈不上好,改革是否能见成效,房地产能否有效平衡遏制过度投机是一块试金石,基本上可以说信贷和房地产不平衡好,改革的利好就是不稳定的,我们拭目以待。

    股指,运行方面,指数在一季度再次遭受暴跌,无一板块上涨,超过千股再遭腰斩,板块平均跌幅超 15%。主要板块跌幅方面,计算机板块跌幅达到 24.1%居首;传媒下跌 23.5%;交通运输跌幅 23.2%;机械设备跌幅 22.5%;通信跌幅 22.0%;电气设备跌幅 21.2%;地产板块跌幅21.2%;医药生物跌幅20.7%;国防军工跌幅20.7%;非银金融跌幅19.9%;电子跌幅 19.3%;化工跌幅 18.8%;钢铁跌幅 18.6%;有色跌幅 15.1%;农林牧渔跌幅 14.2%;采掘跌幅 14.1%;防御型板块银行跌幅 10.6%居末。

   总体来看,第一季度再次暴露了市场自身及监管机构的诸多问题,加之大宗及外围市场的动荡,造成了沪指于一月内一度暴跌千点,我们认为市场进入磨底阶段,部分超跌板块长期投资价值凸显。市场目前仍处于箱体运作,近一个月上证指数维持在 2700-3000 的狭窄区间运行,而创业板指数和沪指多次冲击箱顶后又回落,显示多空博弈依然激烈。

  市场资金方面,全市场角度,近一季度市场流出了近 8128 亿元,具体到各板块上,近一季度板块资金全数流出。主要板块流出方面,计算机板块流出 801 亿居首;化工流出 642亿;医药生物过 577 亿;电子逾 548 亿;机械设备流出 496 亿;地产流出 486 亿;非银金融过 431 亿;传媒流出 408 亿;有色过 289 亿;电气设备流出 376 亿;商业贸易过 226 亿;国防军工流出 127 亿;钢铁过 54 亿;银行流出 25 亿。目前来看,主要板块资金面依然疲弱,市场人气低迷,市场二季度延续磨底可能性较大。

   市场流动性方面,就国内环境而言,稳增长目标诉求下的货币维稳仍在延续,上周面对隔夜 Shibor 利率的快速走高,央行一改持续四周的净回笼,在后半周加大逆回购力度,令当周实现 850 亿元净投放,且该趋势在近期得以延续。一方面维稳汇率的需求、通胀走高的担忧令货币宽松在短期内仍受压制,另一方面稳增长与控风险的现实压力令央行不会坐视流动性的趋紧。因此, 中短期工具的适时调节仍将是其主要的货币供给调控手段。

    目前来看,市场在消息面刺激和反复之后仍维持相对强势的格局,总体资金面和信心面的回暖有助于近期市场的复苏,但经济的错若性仍将制约市场,虚高数据和信息的助推和实体现实的低迷改变仍需要时间,交替的影响或使2季度指数快涨快跌,突发转换较多,需要短线注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