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1211当周宏观简析
海外,本周为FOMC会议前静默期,无联储官员讲话。目前看来,12月加息50bp为大概率事件,预计后续美联储加息幅度依次为50bp,25bp,25bp至4.75%~5%。而长期通胀水平应在2.3-2.5%左右,如果美联储仍旧致力于回到2%,将造成后期货币政策过紧的风险。急速加息周期结束并保持耐心有助于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深度衰退和不必要的金融市场波动,美国经济衰退概率提升。
国内,7日海关总署公布进出口数据,11月出口当月同比增长-8.7%(前值-0.3%,按美元计),进口同比为-10.6%(前值-0.7%,按美元计)。出口增速呈现下滑,外需减弱是主因。11月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的出口增速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欧元区制造业PMI较上月小幅上涨至47.1%,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美日等地区制造业PMI纷纷回落至收缩区间,但是均呈现下滑趋势,在全球经济需求收缩的影响下,外需逐步走弱。另外,11月份受国内疫情散点爆发影响,防疫政策依旧较紧,部分出口商品供应链受阻,也对出口形成一定的拖累,随着防疫“新十条”的出台,供给端对出口的负向拉动影响降逐步减弱。后续,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外需持续减弱,出口动能不足,我国出口仍有较大下行压力。
11月进口连续两个月为负增长。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高涨是支撑我国进口上涨的主要因素,8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有所降温,对进口额增速有一定下拉影响。11月PMI指数为48,进一步下降,内需承压。
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也不大好,报48.0,较上月49.2的水平继续回落1.2个百分点。11月呈现出“供需两弱”的特征。PMI生产指数录得47.8,较前值下降1.8个百分点;PMI新订单指数录得46.4,较前值下降1.7个百分点。可以发现,供给端和需求端基本在同步回落,且跌幅也基本保持一致。供需两端维持着惯性下跌的趋势,也能反映当前“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并未取得实质性改善。此外,伴随全球衰退的预期升温,中国的对进出口项的恶化也反映在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上。11月PMI新出口订单录得46.7,较前值下降了0.9个百分点,已连续19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11月也达到了近六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11月份的服务业景气度更加低迷。11月服务业PMI指数录得45.1,前值为47.0。服务业景气度的低迷主要受疫情及防疫政策扰动。虽然可以认为伴随防疫政策“新十条”的颁布,未来服务业的生存环境或迎来改观,这种防疫政策的放松对于服务业的修复形成重大利好,因此,11月的PMI服务业指数或许是一个阶段底。但另一方面,我们对于服务业的修复速度不能过于乐观,原因在于防疫政策的重大转向可能会形成短期内感染人群的急剧上升,由此对于民众的大范围聚集的情绪和意愿会形成一定压制,只有在恐慌情绪逐渐褪去后,且感染病例数量相对稳定后,线下服务业才能迎来大幅好转。
随后,公布的11月CPI同比上涨1.6%,低于市场预期,环比由升转降;PPI同比下跌1.3%,依然处于负值区间,环比有所回落。主要受工业生产、地产投资偏弱,导致相应国内定价工业品价格偏低。综合考虑整体经济运行态势及商品和服务市场供需平衡状况,年底前后货币、财政政策都具备在稳增长方向适度发力的空间。但仍需适当关注外部输入性通胀以及疫情防控优化调整后需求释放所可能引致的通胀中期反弹。
关于政治局会议,总基调是:“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今年宏观政策明显加大了向稳增长目标的倾斜,至少未来半年经济仍将处于走出疫情影响的过渡期,需要政策继续给予支持。本次会议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定调较此前并无变化,显示明年财政和货币政策大概率方向不变,仅会在节奏上和工具上进行一定的调整。财政积极和货币稳健的对比,显示财政仍然是稳经济的主要抓手,明年财政赤字率或保持近年较高水平,货币政策继续发挥辅助性作用,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为主,预计总量宽松的空间有限,将着重使用结构性工具对重点领域强化定向支持。
但是,在近期房地产支持政策密集出台,稳定房地产融资已形成了信贷、债券、股权融资的“三箭齐发”态势的同时,防泡沫又是我们关注的方向,谨防居民加杠杆空间过度。
下周,央行将公布11月新增贷款、M2、社会融资总规模等金融数据。11月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数据。15日,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公布利率决议。其它还包括欧洲央行利率决议。美国美国11月CPI,截至12月1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欧元区和美国12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欧元区12月ZEW经济景气指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