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道通期货

研究所


Research Institute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所 > 宏观股指 > 周报

0613-0619当周宏观简析

作者:期货学院韩谊 | 发布时间:2022-06-19 | 浏览: 30041次

 0613-0619当周宏观简析

   海外,本周美联储宣布加息75bp,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5%-1.75%,符合市场预期,维持5月公布的缩表计划不变,将逐步提升缩减力度至600亿美元国债和350亿美元MBS。

    实际上,上周五美国超预期的CPI公布之后,资本市场已经大幅提升对加息的定价,不仅对6月会议加息75bp有非常充分的预期,消极走势在前几天已经走出,且抬升了后续加息路径的预期高度。而本次会议上鲍威尔没有释放更加鹰派的言论,所以加息当日并未对市场产生负面冲击。

     加息的主要内容和其隐喻了什么呢?

    首先,美联储大幅下调了对经济的预期。美联储对今年、明年和后年的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了1.1、0.5和0.1个百分点至1.7%、1.7%和1.9%。这一增长水平低于美国以往年份中平均2%左右的增长速度,即美联储客观承认了抗击通胀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看到经济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健康的增长水平。”,相比于此前美联储对“软着陆”的自信,当前美联储对未来的经济相对悲观。  

    其次 ,这次会议几乎全部官员都认为今年年末将会加息至3%以上,中位数为3.5%。这意味着理论上年内接下来四次会以大部分会以50bp甚至更高的幅度进行。2023年末利率将在3.75%。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内部存在较大分歧,有与会者认为2023年就会降息。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加息75个基点的举措不会成为常态。”这也是市场认为美联储仍偏鸽派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市场对7月加息75bp的预期仍然非常强。

    再则,美联储需要确切的证据来表明通胀下降。鲍威尔表示,“在我们真正看到通胀下降的有力证据之前,我们不会宣布胜利。”这传达出两方面意图:一是目前在通胀见顶之前,经济即使压力很大也不会是美联储主要考量因素;二是通胀即使短暂下行也不足以让美联储彻底转变态度,需要确定性的趋势。

    但是,按照我们一贯的分析,通胀的根本问题还是国际供需链,货币问题可以强行压制,但并非根本,美联储加息有积极的一面,即把通胀的压制住,但消极因素同样甚至更多,一方面,加息将透支美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空间,引发滞涨担忧。从利率工具的直接作用看,央行持续抬升基准利率能够从多个角度推高经济的投融资成本:(1)债务融资成本持续上升,提高投资条件,压制投资意愿;

(2)投资机会成本上升,以及由此推升风险投资的收益要求,限制投资意愿;同时,基准利率的上升,还会通过债务杠杆率的方式挤占高债务主体的未来收益;

(3)消费需求收缩,终端消费的强劲主要表现为居民对长期大额耐用品支出加大。居民加杠杆扩表的行为有助于跑赢通胀,但更依赖于扣除负债成本后的现金流的稳定性。美联储加息在提供负债成本的同时,还会限制收入上涨空间,对居民资产负债表造成实质伤害,从而引发消费需求收缩。

    这次大幅加息,看起来美联储还有很多的紧缩底牌,但是也预示着美国实现“软着陆”难度上升,这很值得关注。我们从后期,美联储紧缩步伐料将延续,短期内高通胀压力难以消除,美国当前经济动能犹存,为政策留出了时间和空间。长期来看,鲍威尔既要控制住通胀,又要经济软着陆的美好愿景难以实现,通过激进加息治理通胀的本质是牺牲需求,而与之伴随的经济衰退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国内,本周公布了今年国际数据,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预期下降0.1%,前值下降2.9%;1-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2%,预期增长6.0%,前值增长6.8%;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预期下降7.6%,前值下降11.1%。

    相对上月数据而言、物流逐步畅通、复工复产力度加大叠加出口加速等因素有所推动生产恢复,但相当部分行业开工率较疫情前仍有差距,行业分化明显。而疫情对消费尤其是线下消费的冲击逐步减弱,但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就业压力较大以及疫情反复冲击导致本轮消费复苏或较2020年与2021年更为缓慢。

  投资好于预期。其中,基建投资较为稳定,未来仍有上行空间;房地产投资有所企稳,销售边际改善但仍未见明显好转;制造业投资稳中有升但当前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

  我们具体分析,这次疫情冲击减弱、政策加大对冲推动5月经济数据普遍好于预期。近期内外需均有所改善,但当前复苏属于边际修复而非强力反弹,后期仍要看政策落实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市场主体预期与信心仍然较弱,尤其是民企。预计后续政策会进一步加码,投资端可从基建入手,辅以加码高端制造业、技改投资,消费端通过保就业、加码补贴中低收入人群等方式展开,通过全社会订单的增加,再配合融资便利性以及融资成本的降低,才能更好的拉动经济,现在中长期的一些主要担忧尚未明显解除,仍存一些变数。

   从20日开始的下一周,欧元区多国Markit制造业PMI初值,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等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数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