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12月5日周度宏观简报
国际,11月30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可能弃用“暂时性”一词来描述通胀,令市场始料未及。但所谓“长痛不如短痛”,美联储此时的“放鹰”并非坏事,提早开始预期引导比“久拖不决”更好。
近期美国经济从表观上表现不错:拜登政府财政计划上路,居民消费强劲,就业数据乐观。Omicron变异病毒或是最大变数,但除非变异病毒被证明有实质威胁,美联储可能继续看淡疫情风险。在经济前景相对明朗时,美联储和市场都需要进一步审视通胀风险。基数因素下,未来5个月的美国PCE同比将轻松“破5”,这样的走势客观上来说并不符合“暂时性”的描述。更何况,因疫情、供应链、房价、就业紧缺等导致的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仍可能继续演绎。往后看,成功连任的鲍威尔更需要捍卫其个人及美联储的信誉,需在紧缩过程中把握更多主动。
美联储下一步怎么走?未来数月,美联储是否实施很难说,但起码表面上,将显著加强加息预期的引导。在即将到来的12月议息会议,美联储对通胀的预测或较保守。其对于2022年PCE同比预测或在2.4-2.8%,表达通胀的可控性。在12月会议声明中,美联储很可能会删去“暂时性”一词,同时可能继续强调供应链问题、乃至疫情风险对于通胀的促进作用。
而在今年12月或明年1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可能宣布加快Taper。一种可能是“加倍”目前的减码节奏,即最早从2022年1月开始,每月减少资产购买的金额由150亿美元提高至300亿美元,并于2022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执行最后一轮资产购买。如此,与不改变节奏相比,美联储将总共减少购买资产1350亿美元。
目前,美联储的预期引导难点在于,美联储需更加明确Taper和加息有多远的距离。美联储可能将Taper与“通胀”目标相连,而将加息与“最大就业”目标相连,通过通胀和就业指标的短期背离来尽量“切割”Taper与加息。
本周末。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美国11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21万人,预期增55万人,前值由增53.1万人上修至增54.6万人;11月失业率为4.2%,预期为4.5%,前值为4.6%;11月平均时薪同比增4.8%,预期增5.0%;11月劳动参与率为61.8%,前值为61.6%
美国11月非农数据显示劳工短缺仍然严重,就业修复低于预期。疫情反复、永久性的就业观念改变、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带来的财富效应或是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低于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在疫情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当前押注12月Taper加速可以,但更长的时期内,认为延续加速仍然为时过早;我们继续维持原观点,在2022年疫情不稳定、就业修复仍然较为缓慢的制约下,如果通胀不失控,则美联储难见加息的真正兑现,即美联储和鲍威尔近期系列表述主要侧重于前瞻指引,意图使国内过剩资本有所限制,而国际作出反应为美国买单。
国内,当周数据主要工业利润和PMI ,从工业利润而言,虽然数据较好,但主要原因是上游行业利润增长加快、中下游行业对成本的部分转嫁以及成本的回落推高工业企业利润 国有和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双双修复加快。1-10月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0.5%,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私营工业企业利润两年复合增速结束了此前放缓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出口高增的支撑以及高成本被部分转嫁至终端。尽管低基数效应有所弱化,但上游以及原材料相关行业以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为主,因此国有工业企业利润仍保持高位增长态势,
上游行业同中下游行业利润延续分化态势。具体来看,当前大宗商品价格虽有所下行,但回落有限,同时在低基数因素的影响下,1-10月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开采以及黑色金属加工业等上游行业利润同比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需求放缓或将制约工业企业利润修复,新冠变种带来的不确定性仍需观察。10月份内需短期改善以及海外需求的持续高位运行给工业企业利润修复带来一定的支撑,但内需的改善基础并不稳固,消费端仍面临疫情冲击以及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同时外需高位运行态势难以持久,前期海外需求集中释放,后续需求修复或将放缓,终端消费的走弱或将难以支撑上游产品的需求,因此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的基础或将有所弱化。此外国内“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或将缓解上游行业同中下游行业利润分化的态势。新冠新变种奥密克戎或将再度冲击全球供需,成为短期内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示,出现于南非的新变种奥密克戎毒性和传播性均可能大于德尔塔,或将给全球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压力,目前已经有包括欧盟、美国和日本等超过20个国家和经济体采取了旅行禁令或入境限制,短期内全球供需两端或将再度受到冲击,不过对国内工业生产的冲击仍需观察疫情对全球供给和需求冲击孰强来判断。综合来看,当前需求端的疲弱或将制约工业企业利润修复,疫情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PMI,供给回升是推动制造业部门改善的主要因素。从PMI的主要子指数来看, 11月PMI订单指数的回升比较轻微,结合高频数据,我们认为终端需求的直接改善可能比较有限,需求改善一定程度也与供给改善引发的改善有关:一方面,价格的下行会带动需求的回升;一方面供给的改善会导致收入的增加,也会带来需求的回升。PMI进口子指数的轻微回升也验证了国内需求的回升非常有限。
后期需求端管理仍有迫切要求。虽然供给改善推动了短期制造业和经济的回升,但是在地产周期仍未见底、消费需求比较低迷、以及中期出口有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这种回升难以持续超过一个季度。实际上,在供给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之后,需求侧管理的迫切性会逐步体现出来,而政策更大力度的调整仍有必要——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观察窗口。
还是得特别关注地产,明年地产投资展望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目前难以排除2022年地产投资增速降至零附近的可能性。因此,明年仍需货币财政政策结构性发力稳定内需,货币政策恪守“有温度的中性”,更加细致地疏通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周转链条,才有望稳定地产产业链整体表现,降准不降息是合理选择,财政政策结合共同富裕中长期导向酝酿个税减税等稳定消费需求的政策,工业生产才有望延续较好态势。
下周,数据方面,中国将公布外出、贸易帐、社融、CPI等一系列数据,美国也将公布令人瞩目的CPI数据。在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可借此数据把脉货币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