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1017当周宏观简析
国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该报告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速预期,预计2021年美国经济增速预期为6.0%,较前值下降了1%。同时,IMF呼吁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各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愈发严峻的通胀压力。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但是受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的持续性影响,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紊乱的困境愈发严峻,当前美国面临较大的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叠加原油价格近期大幅飙升,美国通胀或将持续升温。
实际上。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即显示,美国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核心CPI涨幅双双超市场预期。9月美国CPI环比上涨0.4%,预期上涨0.3%,同比上涨5.4%,涨幅较8月小幅回升;核心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4%。
具体来看,首先,美国各地区陆续解除封锁并重新开放经济,居民需求有所反弹,然而,受供应链和劳动力短缺的影响,工厂生产和商品运输受限,供需缺口扩大进一步提高了商品价格压力;其次,受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影响,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大幅飙升,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增加了通胀压力。美国通胀持续升温,市场担忧通胀持续的时间或远长于美联储预期。在此背景下,美联储或将在11月开始缩减购债。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联储公布了9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在明年年中之前结束缩债上达成一致,并在会议中讨论了缩表的具体实施路径,当前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在11月的会议上宣布缩表,这或将对全球金融流动性产生影响。
国内。本周数据相当集中,从进出口看,按美元计价,9月我国出口金额当月同比28.1%,市场预期21.1%,前值25.6%;进口金额同比17.6%,市场预期15.4%,前值33.1%。数据维持良性,但海关总署月度统计快报中发布了“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可对部分重点商品的出口量价进行拆分。通过拆分可见,今年7月以来出口数量因素对出口金额2年复合同比增速的拉动率就开始逐步回落,9月更是显著收窄,而出口价格因素的重要程度则在持续提升,说明了近三个月涨价对出口维持高增长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且由于我国消费品出口竞争优势偏强,这一消费结构依然有利于我国出口份额维持相对高位。不过考虑到全球贸易或正由消费品转向中间品,而我国出口中间品的比较优势较弱,因此我国出口份额或难以进一步提升,出口替代带来的出口走强或也将逐步减弱。
而9月物价数据有两个特征:首先是CPI与PPI走势进一步分化,两者之间的“剪刀差”扩大。这意味着下游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未来金融、财政等相关部门定向扶持力度有望继续加大。其次,9月能源和工业品价格大涨,带动PPI新涨价动能明显增强,当月PPI同比涨幅加快至10.7%,创下有记录以来历史新高,CPI同比有望进入一个小幅回升过程,但四季度CPI同比超过2.0%的可能性不大;10月PPI同比将继续冲高,
后期,在供给约束下的通胀,上游价格对下游价格产生持续的传导压力,短期内结构性通胀还会继续上行,因此更需要行政性政策来进行结构调整。在当前的类滞胀环境下,“滞”的影响要强于“涨”的影响,因此这就更需要财政政策温和托底,而货币政策理应有所作为,年内降准窗口仍在,降息的可能性也存在。er 短期内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仍将处于高位。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下游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还将加剧,预计四季度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政策会进一步加码。
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金融系列数据。9月份社融增量为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5675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6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327亿元;货币供应量M1、M2分别同比增长3.7%、8.3%,增速较上月末分别低0.5和高0.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高基数、严监管和弱需求继续共振发力,导致9月社融、信贷增速再度回落,国内实体信用收缩压力加大。具体看:首先受去年同期政府债券基数偏高、实体信贷需求走弱和地产降温加速表外融资收缩步伐的共振影响,本月社融增速再度回落0.3个百分点至10%,创下历史新低。(其次宽货币发力下企业票据和短贷融资均有所回暖,对信贷总量形成一定支撑;但实体需求走弱、房地产市场降温和高基数效应,共同拖累企业和居民中长贷大幅收缩,导致信贷增速继续探底。而财政支出加快是支撑本月M2增速小幅回升的主因,但企业盈利和地产走弱拖累M1增速继续大幅下滑。
后期,预计货币政策将加大边际宽松力度,全力保持信贷平稳增长,当前社融、信贷增速或均已处于底部区间;操作上,不排除年内继续降准的可能性,但短期内降息概率仍不大。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四季度短期流动性压力增加,年内降准仍可期;二是随着高基数效应退去,加上宽货币发力和政府债券发行提速,预计社融、信贷增速或均接近底部区域;三是国内物价大概率将继续抬升一段时间,加上流动性充沛、利率水平较低,降息或有所延后。
下周,国内将公布9月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一级第三季度GDP经济数据,而欧美PMI数据以及美联储经济褐皮书很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