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纤介绍
1.1简介
涤纶短纤(以下简称短纤)是将PTA和乙二醇聚合后生成的聚酯(PET)在熔融状态下,通过纺丝、拉伸并切断后得到的短纤维。
1.2分类
短纤按照原料来源可分成原生短纤及再生短纤,原生短纤由PTA和乙二醇聚合后生成的聚酯生产而成,而再生短纤由回收的聚酯饮料品、打包带、聚酯废丝通过切碎,加温熔融后生产而成。按照横截面可分为普通实心、异形。按照光泽度可分为有光、半消光、全消光。按照粗细可分为棉型、中长型、毛型。按照用途可分为纺纱用、填充用、非织造用。
1.3用途
短纤按用途不同主要分为纺纱用、填充用、非织造用。其中,纺纱制线是短纤最主要的用途,纺纱用大概占短纤总需求的65%。纺纱指短纤与棉型纤维或者毛型纤维混纺,其中与棉型纤维混纺称为棉纺,与毛型纤维混纺称为毛纺。棉纺用量较大,主要包括涤纶纯纺、涤棉混纺、涤粘混纺和生产涤纶短纤缝纫线。填充主要是短纤以填充物的形式,作为家装填充和服装填充,如床上用品、沙发家具、毛绒玩具等的填充。此类短纤多采用3D-15D中空涤纶短纤。非织造是短纤用途的延伸,指1.56dtex*38mm水刺型,通常亲水性较高,一般用在卫生医疗领域。
来源:隆众资讯
二、短纤的供需格局
2.1短纤的国内产能情况
近几年国内短纤产能、产量持续增长。17年后,由于技术革新,差异化涤丝在性能及成本上得到优化,短纤产能再一次扩张。2019年,短纤产能为760万吨,产量为615万吨。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共有34家短纤生产企业。年产能在5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中石化、恒逸、三房巷、华宏),产能合计387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51%。行业整体呈现集中度高,龙头企业产能基数大的格局。今年以来,年初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1-3月短纤工厂开工停滞,整体产量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年中,随着仪征化纤新线及锦逸投产以及现有产能开工率提升,短纤产量较去年同期提升10-20%。数据来源:CCF
涤纶短纤产量对比图
数据来源:隆重资讯
2.2短纤进口情况
进口方面,2008年之前随着产量提升,进口量持续下降,随后处于低位稳定期。17年后国内加强对进口“洋垃圾”进行政策管制,国内再生短纤产量有所下滑。加之东南亚化纤新产能投放,生产成本降低,进口利润较好,进口量再度回升。
来源:海关 wind
2.3短纤需求
17年后,随着国家禁止“洋垃圾”政策的逐步落实,国内再生短纤产量逐年下滑。直纺短纤填补起造成的需求缺口,2019年原生短纤消费量为545万吨,较18年增长14.61%。今年以来,受制于海内外疫情导致的需求折戟,国内纺织用短纤需求出现小幅下滑,但是由于防疫物资需求扩张,水刺无纺布需求大量增加。水刺形无纺布的需求增量,无法掩盖纺织用短纤的需求损失,预计本年度的短纤需求量将有小幅下滑。
来源:隆众资讯 瑞达期货研究院
三、现货贸易
3.1贸易流向
纺纱用短纤的消费与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分布有关。我国纺织行业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苏、山东、湖北、浙江、江西等地。福建省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纯涤纱生产地,也是纺纱用短纤消费量最大的地区,消费量占全国的30%。江苏省作为纺织服装大省,消费量占比17%。江苏、浙江与福建三省涤纶短纤合计产能占全国总产能79%,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7%。国内短纤的贸易流向呈现为,福建、浙江、江苏三省之间的小规模调运套利活动,以及内陆需求企业向三省的采购活动。整体物流呈现由东部向西部流动,南北双向流动。
3.2贸易运输成本
短纤主要采用以汽运为主,船运为辅的运输方式。汽运一般为短途小规模运输,常用13米长挂车,一次可运载30吨左右短纤。船运主要适用于沿海的“南北调运”或者是长江沿岸的需求企业大规模调货,单次调运规模多在500-2000吨左右。运费方面,目前江浙地区在300KM以内的运费,一般在50-100元/吨,而由江苏至山东、河北地区,运费则在150-200元/吨左右。
3.3贸易模式
短纤生产企业以现货贸易作为主要的贸易模式,中石化、华宏会有少量月结合同货。企业定价一般以原料成本(0.855PTA+0.335乙二醇)加上α作为出厂价,α包括加工费、运输成本以及加工利润。
四、短纤期货合约
4.1合约资料
短纤期货确定于2020年10月12日(星期一)上市交易,首批上市交易的短纤期货合约为PF105、PF106、PF107、PF108、PF109,上市基准价位5400元/吨,上市当日涨跌停板幅度为合约挂牌基准价的±8%,交易保证金为5%。短纤合约在合约设计上保持与PTA较好的联动性,如交易单位、最小变动单位、交割日等合约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