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道通期货

投资者教育


Investor Edu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者教育 > 投教活动公告区 > 金融行业投教活动公告

2018两节反非暨投资者保护宣传--防范非法期货活动及典型案例

作者: dotoqhxy | 发布时间:2018-02-08 | 浏览: 19019次

防范非法期货活动及典型案例

  【案例1】:关于投资者是否适合期货投资

  老张退休在家养老,闲来无事听说邻居小王通过炒期货一个月赚了一万,他有些动心,琢磨着用后半辈子的养老金博上一把,便急匆匆的到期货公司开户。由于对期货一窍不通,也没有认真了解期货合同及期货相关风险,结果稀里糊涂的就把自己的养老金亏掉了一半。

  案例分析:

  期货投资者在从事期货交易之前首先一定要了解期货相关风险,仔细阅读期货经纪合同中的《期货交易风险说明书》,要求期货公司开户人员讲解、揭示其中风险点。其次期货投资者应衡量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有多大,其中包括心理及资金的承受能力,像老张这样的投资者,将养老金用来做期货是不合适的。

  【案例2】:关于对居间人的违规风险防范

  郭某近两年一直从事证券交易,最近他感觉行情不好做,想观望一段时间,此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王某,王某从事期货交易多年,是某期货公司的居间人,王某向郭某吹嘘期货市场可以挣大钱,自己投资了10万靠赚来的钱已买了一套两居室,自己在期货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已总结出一套赚钱的模式,郭某十分动心,同意让王某为自己操盘,两个月后郭某去期货公司查询自己的账户情况,却发现资金亏损了不少,同时还支付了大量的交易手续费。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是典型的居间人利用他人期货账户炒单案例,居间人王某通过收取期货公司给予的手续费提成获取报酬,但是,受手续费提成等利益驱动,王某无视投资账户盈亏状况,频繁操作,以致使投资者亏损。因此期货投资者尽量避免他人代理操盘。

  【案例3】:关于密码泄露风险

  赵先生与刘先生是生意上的朋友,同时在某家期货公司开户交易,由于赵先生经常出差不能随时关注期货行情及账户持仓,刘先生主动要求为赵先生照看期货账户,赵先生没有多想便把期货账户密码告知刘,在赵出差时刘未经赵同意私自下单交易造成重大亏损,赵认为刘因为生意上的事情故意报复,将其告上法庭。

  案例分析:

  由于投资者自己的原因泄露交易密码,虽然在法律上应当由非法交易者承担,但对受害方是否主动告知对方密码无法界定,往往会引来法律纠纷。投资者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账户密码,即使是亲戚朋友也不要随便泄露,同时要经常更换密码,保证密码安全。

  【案例4】:关于开户实名制

  张某想开户从事期货交易,但因家人反对,不想用本人身份开户,于是便与好友刘某商议,借用刘某身份证和银行账户,通过邮寄合同的方式开立了期货账户。由于对期货知识了解不多,短时间内张某的钱全部亏损,同时还欠下期货公司30000元债务,由于张某此时已无力偿还,于是关闭了手机,逃避期货公司的追讨。期货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向刘某提起了诉讼,刘某了解情况后,认为自己不能对此事承担全部责任,于是向有关部门说明了情况,张某也得到了相应处罚。

  案例分析:

  中国证监会2007年12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公司开户环节实名制工作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7]257号),通知要求自然人投资者必须本人亲自办理开户手续,签署开户文件,不得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开户手续。开户时要出具本人身份证,期货公司应当对照核实投资者本人的真实身份。开户实名制要求既是对期货开户环节的规范,同时也保护了期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因不规范操作带来的相关风险。上述案例中由于刘某不清楚期货开户实名制要求及期货交易应承担的风险,结果稀里糊涂的被告上了法庭。

相关文章